供需状况 目前,全球观赏鱼年贸易批发值已超过10亿美元;零售交易量每年约15亿尾,价值60亿美元;整体产业年产值超过140亿美元。 全球观赏鱼市场约有1600种观赏鱼,淡水鱼超过750种。观赏鱼市场可分为4种,最大的为热带淡水鱼种,占市场的80%~90%,其余部分为热带海水及半咸水鱼种、冷水性(淡水)鱼种、寒带海水及半咸水鱼种。在淡水观赏鱼中,90%系养殖,10%系野外采捕。在海水观赏鱼中,95%是野外采捕,5%是人工繁殖。随着新品种海水鱼繁殖技术增进,海水鱼养殖将持续增长。 一般而言,观赏鱼的价值远高于食用鱼,是食用鱼的100倍左右。而海水观赏鱼的单价又高于淡水观赏鱼。目前,市场上的淡水观赏鱼主要有锵鱼科、加拉辛科、鲤科、慈鲷科。主要种类有孔雀鱼、满鱼、红剑、摩莉、霓虹灯、神仙鱼、金鱼、斑马鱼及七彩神仙。孔雀鱼及霓虹灯产量占全球观赏鱼市场的25%以上,产值占14%以上。海水观赏鱼主要有小丑鱼、光腮雀鲷、塘鳢(雷达)、隆头鱼、海水神仙鱼、长吻钻嘴鱼、蝶鱼、石狗公、虾虎鱼、炮弹鱼及海马等。 亚洲是全球观赏鱼最大的出口地区,占全球出口量的59.1%。按该地区观赏鱼出口国所占的份额,排列为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中国、日本、菲律宾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印度。其他重要的出口地区占全球出口量欧洲约为20%、南美10%、北美4%。 近些年来,随着城市需求的增加,观赏鱼需求直线上升,全球观赏鱼进口值远远超过了2000年的2.4409亿美元。 饲养观赏鱼大多是工业化国家民众的嗜好。美国、日本及西欧等工业化国家是观赏鱼的主要进口国。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,进口值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。其次为日本,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多。其他主要进口国包括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新加坡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荷兰、中国、加拿大。新加坡及香港是观赏鱼的主要转运站。 美国约有10%的人(1000万人)饲养观赏鱼,其中40%的水族爱好者拥有数个水族箱。主要进口种类是淡水鱼种,孔雀鱼、霓虹灯占该市场的40%,其余受欢迎的鱼种有摩莉、红剑、七彩神仙、神仙鱼、非洲慈鲷、斑马鱼及满鱼。 主要供应国是新加坡、泰国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及巴西。饲养观赏鱼近年来极大地吸引了美国的民众,尤其是年轻水族玩家对饲养海水鱼更感兴趣。 日本由于高楼林立,以致无法饲养猫或狗等宠物,从而为水族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。水族箱已成为日本家庭中的重点摆设,全国约有120万水族爱好者。受欢迎的鱼种有孔雀鱼、霓虹灯、红鼻剪刀、红莲灯、黑日光灯、四间、三角灯、七彩神仙、神仙鱼、暹罗斗鱼、银马甲、满鱼、红剑、老鼠鱼、食藻鱼类、白云及斑马鱼。主要供应国有新加坡、巴西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美国及中国。 西欧是最大的观赏鱼贸易区,观赏鱼产品进口量占全球的40%,其中淡水鱼种占十分之九,其余为海水鱼、无脊椎动物及活岩石。受欢迎的鱼种有霓虹灯、红莲灯、孔雀鱼、满鱼、红剑、暹罗斗鱼、神仙鱼、老鼠鱼、三角灯、马甲及泥鳅。主要供应国有新加坡、捷克、以色列及日本。 面临困境 供应问题是观赏鱼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。因季节和气候等原因,某些鱼种无法顺利生产,又因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及检疫,某些养殖场对观赏鱼过度开发,死亡率也随之上升,致使种源渐渐衰退。 另外,一些国家的渔民利用氰化物毒鱼、炸药炸鱼等毁灭性方式进行捕捞,也是造成观赏鱼供应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。据报道,受氰化物毒害的鱼在数周内将会死亡。而炸鱼将炸死大部分居住在礁岩附近的鱼,并危害珊瑚礁的生态系统。鱼类的高死亡率是近些年来观赏鱼主要供应国最关切的问题。研究报告指出,约有75%的鱼在产地采集作业中就已死亡,有时死亡率高达90%。 以环境观点而论,过度开发,毁灭性采捕以及高死亡率,是影响观赏鱼产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性原因。因过度密集养殖,某些国家已引发如疾病、抗药性及种源衰退等品质不良的问题出现。因品质不良,导致进口商寻求新供应商。 目前,世界主要的观赏鱼供应国都在积极想办法破解上述难题,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。但是,面对日益发展的观赏鱼市场,谁都不会放弃这一个朝阳产业。 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,淡水观赏鱼因花费少,且容易饲养,受到大多数水族爱好者喜爱。但随着饲养人的增多,个人爱好的不同,近年来海水观赏水族渐渐抢去了不少人的眼球。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海水观赏水族的普及,尤其是海水礁岩生态系,其中包括鱼、珊瑚礁、贝类、软体动物及植物。许多专家认为海水礁岩水族将是21世纪观赏水族的发展趋势。 目前,家庭水族箱已成为标准化消费产品。就专业水族玩家而言,养观赏鱼已成为潮流,将水族箱融入整体家居设计,并配有过滤系统、照明设备及加温设备等高科技简易配备的饲养环境。由于城市生活的压力加大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有益于健康与平静的休闲嗜好。观赏鱼则迎合了人们的需求,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的喜好。因为养殖观赏鱼不仅可以让人舒解都市生活所造成的压力,改变生活状态,还能使人消除紧迫感,增加休闲时间。专家预测,观赏鱼这一朝阳产业不久必将成为一项支柱性产业,发展前景十分广阔。 来源:中国渔业报
|